盂蘭節的「破地獄」儀式源自佛教的目連救母故事。根據傳說,目連羅漢(目犍連)在得道後,發現其母親在地獄中受苦,心中悲痛不已。為了救母親脫離苦海,他向釋迦牟尼佛求助。佛陀告訴他,僅憑一人之力無法解救,必須依靠供養僧團的功德力量。
於是,目連在農曆七月十五日,準備了豐盛的供品,供養僧團。這一天,眾僧自恣懺悔,具清淨戒,並接受供養。最終,目連的母親得以脫離地獄之苦。
「破地獄」儀式在喪禮中的出現,始於1961年三狼案的死者。其家人認為死者枉死,希望通過儀式將其從「地獄枉死城」拯救出來。因此,這個儀式逐漸被納入喪禮中。最初,這個儀式並不常見,多用於早逝或不自然死亡的死者,以將他們從地獄中解救出來。隨著社會發展,人們認識到每個人一生中難免會犯錯,因此為了確保家人免受地獄之苦,「破地獄」儀式變得更加普及,甚至傳至其他亞洲區國家,例如星加坡等。不同派別的創新也使儀式更具視覺效果和儀式感。
這一儀式成為了「破地獄」的文化基礎,象徵著對逝者的關懷與追思,並寄託著生者對先人的祝福與希望。